台三線藝術季
  • Home
  • 活動介紹
  • 樟之細路地景裝置
  • 風格古道市集
  • 細路探索體驗
  • 交通接駁
  • 樟之細路
  • 獅潭鄉住宿指南
  • 獅潭鄉美食熱搜
  • Home
  • 活動介紹
  • 樟之細路地景裝置
  • 風格古道市集
  • 細路探索體驗
  • 交通接駁
  • 樟之細路
  • 獅潭鄉住宿指南
  • 獅潭鄉美食熱搜
Search
Picture

文化歷史背景

Picture


​     獅潭原是賽夏族和泰雅族的居住地,清代採原漢隔離政策,讓原住民自治土地,但隨著 19 世紀工業技術發展,從樟樹生產而來的樟腦意外成為了當時極重要的國際原物料,有很高的軍事、經濟價值。擁有大量天然樟樹林業資源的獅潭,就成了漢人開墾的寶地。其中以黃南球和劉緝光為首墾代表性人物,一南一北,進行大規模的開墾,後來劉氏的經營重心外移,黃南球則留下許多開墾事蹟和傳說。

  在同時期的世界舞台上,人類互相爭奪爭奪資源與土地,也加速消耗了更多資源,排放了大量的廢棄物到土壤、水和空氣中。經過了一世紀後的現在,我們才開始逐漸學習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。

  獅潭過去百餘年來的發展,正呼應著這樣的過程:爭奪土地資源的開墾史,蓬勃發展的製樟業,在甲午戰爭後的日治時期更設立專營的樟腦專賣局,反映出全世界軍火工業對樟腦的需求,而後製樟業淡出世界經濟,獅潭也回歸自然,成了苗栗人口最少的農業小鎮。​
Picture

4座藝術地景裝置


以獅潭的微風寫首詩
悼念 懷舊 時空 詩意

昇華過去、體會當下
​
獅潭過去樟腦產業發達,
將累積近5、6百年的老樟樹群砍伐殆盡,
供給當時世界產業的發展所需,
犧牲了當時豐富的生態環境,
賴以維生的眾多生物鍊的生物逐漸滅絕,
包含珍貴的台灣雲豹。

樟樹發達了獅潭的經濟,
獅潭也隨著樟腦產業沒落而沒落

獅潭依舊是樸實美好的小鎮
好山好水好人文

期待以生態和諧的思考角度,
重新檢視過去的產業歷史,

好好體會如何將當下的美好
代代傳承下去,甚至更好!
地景藝術Google地圖位置
Picture

1號地景-樟之昇華


設置地點:鳴鳳古道吊橋旁大草坪
尺寸:H 300cm W 200cm
材質:不鏽鋼上漆
​
設計理念: 

樟樹產業是過去獅潭發展的核心,
這之間發生太多的血汗歷史,
面對不可逆的過去,
我們期許愛與共生走向獅潭的未來,願樟樹及先人之靈得到安詳。

樟樹產業發展的過程有太多議題可以思考,
當遊客來到獅潭,除驚豔這裡的美景之外,
我想引出遊客對於樟樹與獅潭關係的好奇,
進而思考如何從過去的經驗與教訓中,
昇華獅潭的未來?
自然資源再豐富再多,用盡了就沒了,
我們必須珍惜什麼,讓代代傳承下去?

以真實的樟樹幹去翻模鑄造成作品的下半部,像是立碑的心情,悼念過去樟樹群為人類的犠牲,也像是不可抹滅的歷史記憶,
支撐著獅潭的未來。

上半部則以像祈福、像飛翔的翅膀,
象徵期待大家一起在樟樹歷史的立基點上,
昇華獅潭走向生態和諧、美好的未來。

樟之昇華,對向另一件作品與吊橋,
形成一個軸線:
老吊橋是遊客來訪的動線入口,
視線先看到樟樹圈那件作品,
再穿越樟樹圈走到樟之昇華,
象徵從現在(吊橋)面對過去(樟樹圈)
走向未來(樟之昇華),
串連過去歷史記憶與現在時空的樟之細路。

希望引導遊客以時空軸線的思考、體會
獅潭小鎮具體而微對美好生活的期待



Click here to edit.

作者:蔡育田   
行政院國家同步輻射中⼼ 行政大樓公共藝術設計首獎
台北國際花博夢想館展場空間規劃特聘 藝術總監
台灣燈會-科技新世界燈區之智慧雲端公共藝術設計

Picture

Click here to edit.

2號地景-古道微風

​
​設置地點:鐘樓古道
尺寸:
設置於離地3公尺高,在古道上方延伸約100公尺
材質:天然竹片
​
設計理念:

蜿蜒陡峭的一段小古道,兩旁竹林相伴,
走在其中感受微風吹過竹林,拂過全身,
是一場動人的五感享受。
利用竹片柔軟強韌的特性,呈現林中微風婉轉、繾綣的線條,提醒遊客好好體會享受這古道的美好時光。



作者:林其蓁   
新竹市文化局文藝季 追尋新竹風地景主題設計裝置
新⽵市第一屆竹塹燈會 虎年主燈設計

Picture

Click here to edit.

3號地景-繞世界一圈的樟腦分子




設置地點:鳴鳳古道吊橋旁大草坪
尺寸:高約3m 寬約3m 深約1m
材質:樟樹幹、鋼骨架
​
設計理念: 

樟腦在19世紀是工業發展重要的原物料,
也就是賽璐璐的原料,火藥、攝影底片
⋯⋯各種生活用品都得用上它,台灣的樟腦產出量曾居世界第一。

日治時期更設立專營的樟腦專賣局,
反映出全世界軍火工業對樟腦的需求。

19世紀來台傳教的馬偕博士,曾在獅潭一棵老樹下為村民行醫拔牙,早年海外傳教的傳教士們都會攝影,紀錄各地風土民情,向教會報告,馬偕博士來自加拿大,
設想:從獅潭出口的樟腦到了美國製成底片,然後馬偕博士帶著美國製的底片來到獅潭拍攝,這樟腦樹脂分子繞了世界一圈,
又回來使那一瞬間的光永留後世。

收集長短大小不一的樟樹枯幹,
匯集組合成大樟樹幹迴圈,
象徵獅潭過去製樟產業蓬勃發展,
出口到世界各地又回來台灣的迴圈經濟型態,
同時迴圈又象徵時空的通道,
可以串連現在與未來。



Click here to edit.

Click here to edit.

​作者:林秉鈞  
新⽵竹縣昌益科技產發園區公共藝術設計裝置
陽明大學公共藝術裝置製作
德國圖書館公共藝術裝置製作
丹麥國家廣播園區公共藝術裝置製作

Picture

Click here to edit.

Click here to edit.

Click here to edit.

4號地景-木魚禪音

Click here to edit.

Picture


設置地點: 鳴鳳古道旁草坪空地
尺寸:
寬450公分 長370公分高300公分
材質:鐵條:樟樹切片
​

設計理念:
早期獅潭開墾過程曾有族群衝突,
一位戰功彪炳的名將羅成,
晚年反省自己的殺戮行為,
懺悔出家尋求心靈平靜。

盼以木魚禪音的概念,
讓遊客能進入巨大木魚的空間之中,
感受羅成從紊亂到平靜的心路歷程,
以及物質渴求到心靈追求的轉變。
​




作者: 沈宏錦
2013 【山人 之 春江花月】敦煌畫廊
2011 【迷香戀山 之 大小大山人】敦煌畫廊、秋色如金藝文空間
2009 【娑婆風景】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
2005 【山景】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


Click here to edit.
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
  • Home
  • 活動介紹
  • 樟之細路地景裝置
  • 風格古道市集
  • 細路探索體驗
  • 交通接駁
  • 樟之細路
  • 獅潭鄉住宿指南
  • 獅潭鄉美食熱搜